心绞痛与肋间神经痛有哪些区别

来源:民福康

心绞痛与肋间神经痛的区别主要包括疼痛部位、疼痛性质、诱发因素、伴随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1.疼痛部位

心绞痛的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无名指和小指,也可放射至颈部、咽部、下颌部;肋间神经痛则主要在胸部,沿肋间神经分布,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刺痛或灼痛,可因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而加重。

2.疼痛性质

心绞痛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有时伴有濒死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肋间神经痛则为刺痛或灼痛,疼痛剧烈,可持续数小时或数日,且多为阵发性加剧。

3.诱发因素

心绞痛常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等因素诱发;肋间神经痛可因胸椎病变、病毒感染、肋骨骨折等引起。

4.伴随症状

心绞痛常伴有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等症状;肋间神经痛可伴有局部感觉过敏、皮肤变色等症状。

5.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心绞痛;X线、C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肋间神经痛。

6.治疗方法

心绞痛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肋间神经痛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物理治疗等方法缓解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心绞痛与肋间神经痛的一些常见区别,在实际临床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出现胸痛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了解疾病
胸痛
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病症,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PE)、气胸、心包炎、心包填塞和食管破裂等,其中ACS在这些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中所占比例最高,心肌梗死(AMI)的误诊率在3%~5%,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约0.5~1/10万人,如果误诊其死亡率超过90%。PE的发病率大约70/10万人,自发性气胸发病率2.5~18/10万人,食管破裂发病率是12.5/10万人。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