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下血尿是什么意思
镜下血尿是指尿液经离心沉淀后,在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有3个以上红细胞。原因、诊断方法、临床意义、治疗原则如下。
1.原因
镜下血尿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等,炎症刺激可导致黏膜出血。泌尿系统结石在移动过程中也可能损伤尿路黏膜而引起出血。此外,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的肿瘤,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导致镜下血尿。
2.诊断方法
除了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来明确病因。可能包括泌尿系统超声、CT检查、肾功能检查等,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膀胱镜检查或肾穿刺活检等有创检查。
3.临床意义
虽然镜下血尿本身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但它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因此,一旦发现镜下血尿,应予以重视,积极查找原因,不能因为没有症状而忽视。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更要警惕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
4.治疗原则
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也不同。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需要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结石导致的则需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等选择合适的排石方法。
镜下血尿是一种需要认真对待的临床现象,通过详细的检查和分析,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避免延误病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了解疾病
肿瘤
肿瘤一般是指机体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疾病,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