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
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有过度焦虑、社交功能受损、躯体症状、睡眠问题、情绪不稳定、分离性焦虑特质等。
1.过度焦虑
孩子与依恋对象分离前,会表现出过度的担心和不安,可能会哭闹、纠缠、拒绝离开依恋对象。
2.社交功能受损
孩子可能会因为分离焦虑而避免上学、参加社交活动或与他人互动。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退缩,对新环境和陌生人感到恐惧。
3.躯体症状
孩子可能会出现躯体症状,如头痛、胃痛、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可能与焦虑情绪有关,但身体检查通常无法发现明显的病因。
4.睡眠问题
分离性焦虑障碍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噩梦、夜惊等,可能会在夜间醒来并感到恐惧,需要与依恋对象重新团聚才能再次入睡。
5.情绪不稳定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爱哭、紧张等,可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对自己和周围环境感到不安。
6.分离性焦虑特质
一些孩子可能天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焦虑倾向,更容易出现分离性焦虑障碍,这种特质可能与遗传、气质和早期生活经历有关。
了解疾病
夜惊
小儿夜惊是指1岁以内的哺乳婴儿,因寒、热、受惊等而致的夜间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儿童夜惊是儿童的睡眠行为异常,表现为入睡后突然惊醒坐起,呈恐怖状且喊叫,同时可有极端恐惧的自主神经和行为改变的睡眠障碍。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