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骨折是什么意思
骨质疏松骨折是指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骼变弱和易碎,从而在轻微外力或无明显外力的情况下发生的骨折。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部位包括脊柱、髋部、腕部等。该病原因、诊断、治疗方法如下:
1.原因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骨量减少和骨质量下降。骨量减少是指骨骼中的矿物质(主要是钙)流失,骨质量下降则涉及到骨结构的改变和微损伤的积累。多种因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包括年龄增长、女性绝经、遗传因素、低钙摄入、缺乏运动、某些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肝病等)和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2.诊断
医生通常会通过一些方法来诊断骨质疏松骨折,例如骨密度测定,通过测量骨密度来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骨折的位置和程度;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以综合判断骨折的原因。
3.治疗方法
在骨折后的初期,患者可能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以促进骨折愈合。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进行治疗,以减轻疼痛。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训练、物理疗法等,有助于恢复关节活动度。对于严重的骨折或不稳定的骨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
了解疾病
绝经
绝经是指卵巢功能衰退,生殖功能消失造成的永久性无月经状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