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分期

来源:民福康

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发生在大中动脉,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与血管狭窄和闭塞有关,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可分为4期。

1.第1期(局部缺血期)

患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这是因为下肢缺血,导致皮肤温度降低,肌肉供血不足,运动后肌肉需氧量增加,但血管无法供应足够的血液,从而引起疼痛和痉挛。检查可发现患肢皮温降低、色泽苍白,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2.第2期(营养障碍期)

症状加重,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疼痛,称为“静息痛”。这是因为血管狭窄进一步加重,侧支循环建立不足,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更为严重。皮肤变薄、干燥、无汗,汗毛脱落,趾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3.第3期(坏死期)

症状继续加重,出现肢端溃疡或坏疽,这是由于长期严重的缺血导致组织坏死。坏疽可先发生于肢端,如足趾或手指,逐渐向上发展。感染后可出现湿性坏疽,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第4期(后期)

如果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脑卒中等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病变部位而有所不同。此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是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因素,积极控制这些疾病对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非常重要。

了解疾病
高血压
高血压意思是人体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值,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可分为1级、2级、3级;还可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