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查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血小板功能检查、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等方面。

1.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数量的减少或增多可能提示凝血功能异常。
2.凝血酶原时间(PT)
PT延长提示外源性凝血途径异常,缩短则可能与口服抗凝药物有关。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APTT延长提示内源性凝血途径异常。
4.纤维蛋白原测定
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5.血小板功能检查
如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黏附试验等,可评估血小板的功能。
6.凝血因子活性检测
VIII、IX、XI、XII等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可能与血友病等疾病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