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性白内障是什么病

来源:民福康

后发性白内障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混浊,影响视力的一种疾病。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晶状体后囊膜下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晶状体外伤后,晶状体囊膜破裂,晶状体上皮细胞进入玻璃体,导致后发性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严重影响视力时,需进行手术治疗,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后发性白内障。需要注意的是,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了解疾病
后发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主要是指晶状体外伤或进行白内障手术后,残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导致晶状体混浊而引起的视觉障碍性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