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诊断的几个标准

来源:民福康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有骨密度测量、骨折史、年龄和性别、家族史、风险因素、体格检查等。

1.骨密度测量

这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关键标准。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髋部或前臂的骨密度,可以评估骨量减少的程度。T评分是常用的评估指标,低于-2.5被诊断为骨质疏松。

2.骨折史

曾经发生过脆性骨折(轻微外力或跌倒即可导致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的重要提示。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髋部、脊柱、腕部等。

3.年龄和性别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

4.家族史

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疏松或脆性骨折的病例,个体患病的风险可能增加。

5.风险因素

一些因素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包括低钙摄入、缺乏运动、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慢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

6.体格检查

医生可能会检查身高、脊柱弯曲度、身体柔韧性等,以评估骨骼健康状况。

对于疑似骨质疏松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骨密度测量,并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如果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骨质疏松,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评估骨折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了解疾病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