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机制包括内皮细胞损伤、脂质浸润、血流动力学因素等。
1.内皮细胞损伤
各种损伤因素,如高血压、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形成、激素及化学物质刺激等,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损伤后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最终形成动脉硬化斑块。
2.脂质浸润
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容易在动脉内膜积聚,逐渐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血浆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在该过程中,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及脂质转运障碍可能起主要作用。
3.血流动力学因素
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硬化的发病过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存在相互关联。研究证实,动脉硬化斑块主要是位于血管壁的低切力区。而湍流则对斑块的破裂或血栓形成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