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发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血管痉挛、心肌需氧量增加等。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中的斑块逐渐形成,导致血管狭窄,血流不畅。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时,会完全阻塞血管,导致心肌梗死。
2.血小板聚集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小板会聚集在受损的血管部位,形成血栓,进一步加重血管堵塞。
3.血管痉挛
冠状动脉受到刺激或收缩,如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也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4.心肌需氧量增加
在某些情况下,如剧烈运动、心律失常、贫血等,心肌需氧量会突然增加,但冠状动脉无法及时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疑似心肌梗死的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尽快进行诊断和治疗。
了解疾病
心悸
心悸是一种主观感觉,是指人体自觉心脏跳动时有明显的不适感或心脏下沉感、心跳不规则、撞击感等。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