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血压

来源:民福康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12/8kPa(90/60mmHg)即为低血压。根据低血压的起病形式,可以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慢性低血压则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多见于体质瘦弱的老人、女性。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头晕、乏力、心悸、眼前发黑等不适感。严重者会出现精神疲惫、头痛、头晕、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低血压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影响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导致视力和听力下降等。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有低血压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低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适当增加食盐用量,同时多饮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还应增加营养,吃些有利于调节血压的滋补品,如人参、黄芪、生脉饮等。另外,适当喝些低度酒也可提高血压。此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调节功能。体育锻炼无论对高血压或低血压都有好处。

为防止晕到,老年低血压患者平时应注意动作不可过快过猛,从卧位或坐位起立时,动作应缓慢一点。排尿性低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在排尿时最好用手扶住一样较牢固的东西,以防摔倒。

患者不适症状严重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米多君、利他林、麻黄素等升压药及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及C,以改善脑组织代谢功能。

了解疾病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血压低于正常水平,即收缩压小于90mmHg或(和)舒张压小于60mmHg。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