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疟疾的症状会根据潜伏期、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等时期不同而存在差异,主要包括发热、头痛、心悸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对症治疗等。
一.症状
1.潜伏期
疟疾的潜伏期因感染方式、感染原虫量和种类的不同,以及人体免疫力的差异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间日疟、卵形疟的潜伏期为13~15天,三日疟为24~30天,恶性疟为7~12天。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下降、不规则低热等。
2.寒战期
患者突然感到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随后全身发冷。可伴有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持续10分钟至1小时,寒战自然停止后体温上升。
3.发热期
冷感消失后,患者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0℃以上。发热以间歇热为主,高热患者可表现为辗转不安、抽搐、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悸、口渴等症状,持续2~6小时,个别可达10余小时。
4.出汗期
在高热后期,患者颜面、手心出现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2~3小时后体温降低,患者可能感到困倦。
二.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需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合适的温湿度;帮助患者擦身、更换衣物,保持身体清洁。
2.药物治疗
主要是使用抗疟原虫的药物,如青蒿素等,需遵医嘱使用。
3.对症治疗
比如高热患者,可遵医嘱给予布洛芬等退烧药物治疗。
了解疾病
呕吐
呕吐,中医病证名。是以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的一种病证,可出现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临床辨证以虚实为纲。治疗以和胃降逆为原则,但须根据虚实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