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结核病灶

来源:民福康

肺结核病灶是指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所导致的病变,是结核杆菌感染到肺后引起的病灶。

肺结核病灶通常在肺部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扫描)中被发现,表现为高密度阴影,可能呈现为片状、点片状、结节状,也可表现为结核球或空洞型病灶。其病理改变主要包括渗出性改变、增殖性改变以及干酪样坏死。

肺结核病灶的大小、数量和位置因人而异,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大小和形状也各不相同,通常位于肺部的上叶,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部位。这些病灶的存在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发热、盗汗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肺结核病灶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一旦确诊为肺结核病灶,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隔离、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和定期复查等措施。治疗时间一般为6个月至12个月,患者需要按时服药,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

了解疾病
盗汗
盗汗是中医上的病证,意思是机体在入睡后,出现出汗的情况,在醒来后出汗停止,通常分为生理性盗汗和病理性盗汗。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