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来源:民福康

鱼鳞病可分为寻常型鱼鳞病、性联鱼鳞病、板层状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非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五种类型,临床表现有所不同,需要分别阐述。

1.寻常型鱼鳞病

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鳞屑,鳞屑中央固着,边缘游离,形似鱼鳞或蛇皮。常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及躯干,尤以肘膝伸侧为著。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冬季皮肤干燥,无明显鳞屑,搔抓后有粉状落屑;重者皮肤伴有糠秕状鳞屑,厚为3-8mm,呈灰褐色或深褐色,可累及全身。多于出生后数月出现,青春期后症状可能减轻,但不会完全消失。

2.性联鱼鳞病

多于生后3个月发病,皮损鳞屑较大,中央黏着,边缘游离。由于血清中类固醇硫酸酯酶缺乏,角质层不能正常松解,导致鳞屑不能脱落而相互融合,形成厚的、棕褐色的鳞屑痂,可覆盖整个肢体伸侧或躯干部。掌跖角化过度,指甲及毛发过度生长。常伴有睑外翻及角膜干燥。

3.板层状鱼鳞病

皮肤损害为大片鳞屑,中央黏着,边缘游离,呈铠甲状,往往对称性分布于四肢伸侧及躯干。鳞屑外观如层层叠叠的云母,重者可累及全身,面部、头皮、肘窝、腋窝、腹股沟及腘窝等部位均可受累。常伴有掌跖角化过度、毛发稀少、鱼鳞病样红皮、睑外翻、耳聋、角膜混浊等。

4.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出生时全身皮肤发红,附有一层灰白色膜,以后逐渐脱落,出现广泛的对称性红斑鳞屑,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糠秕状鳞屑,至青春期症状可减轻,但鳞屑仍存在。常伴有掌跖角化、指甲营养不良、脱发等。

5.非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病,皮肤干燥,有鳞屑,鳞屑呈多角形,中央粘着,边缘游离。四肢伸侧及躯干均可累及,一般无红斑或仅见轻度红斑。掌跖角化过度,毛发稀疏,甲板增厚或萎缩。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冬季皮肤干燥,有少量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重者皮肤粗糙,伴有糠秕状鳞屑,可累及全身,夏季可因出汗困难而感到周身不适,甚至有轻微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了解疾病
皮损
皮损是皮肤因为受外界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或者是体内的病变而造成的皮肤损伤。大多数皮肤病的皮肤损害的形状及排列都具有一定规律,清楚地认识皮损的形状与排列有助于皮肤病的诊断和观测皮肤病的进展及预后。触诊时注意检查皮损的坚硬度,如囊肿质软,检查损害在皮肤内的深度。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