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一般急救措施、补充血容量、止血治疗和病因治疗等。
1.一般急救措施
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引起窒息。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
2.补充血容量
快速补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输液的种类主要有生理盐水、林格液、右旋糖酐和血浆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输注。
3.止血治疗
常用的止血药物有去氨加压素、生长抑素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减少胃酸分泌,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但应遵医嘱使用。对于药物止血无效的患者,或存在内镜下可见的出血病灶,可采用内镜下止血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热探头、高频电凝、激光等。对于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经药物和内镜治疗仍不能止血,或存在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动脉搏动性出血、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等,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止血和处理原发病灶。
4.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病,如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出血问题,减少复发的风险。
了解疾病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指发生在患者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一种出血性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