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症状,怎么办
肛裂的症状主要包括疼痛、便血、便秘、肛门瘙痒等,治疗方法包括调节排便、温水坐浴、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症状
1.疼痛
典型的肛裂疼痛具有周期性,多在大便时和大便后发生,前一段肛管扩张,因肛管内括约肌受到刺激,产生剧痛,便后疼痛可缓解或消失,此期称疼痛间歇期;随后因肛门括约肌收缩痉挛,再次剧痛,此期可持续半到数小时,临床称为括约肌挛缩痛。
2.便血
排粪时,损伤创面,可致裂口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少。
3.便秘
多因患者恐惧排便时的剧痛,有意推迟排便时间,导致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完全吸收,大便变得干硬,而此时排便,则会使裂口创伤加重,裂口加深,疼痛加剧。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
4.肛门瘙痒
由于裂口溃疡面或皮下瘘管的分泌物,或肛门腺体流出的分泌物,刺激肛缘皮肤引起肛门湿疹和肛门搔痒。自觉肛门常潮湿不爽,并可使内裤污染。
二.治疗
1.调节排便
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软化粪便,避免便秘加重肛裂。
2.温水坐浴
使用40~50℃的温水坐浴,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有助于促进肛门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3.药物治疗
局部使用药膏或栓剂,如痔疮膏、痔疮栓等,缓解疼痛。注意,药物需遵医嘱使用。
4.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反复发作或肛裂较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肛裂切除术、内括约肌切断术等。
了解疾病
便血
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均称为便血。便血只是一个症状,并非一种疾病。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病变的出血,但亦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