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感染诱发的免疫反应有关。
当人体感染β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体时,机体会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这些免疫反应会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上,引发肾脏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在病理学上,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体积较正常增大,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通过光镜观察,通常可见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急性期还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病变严重时,增生和浸润的细胞可压迫毛细血管襻使管腔狭窄或闭塞。
因此,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涉及感染、免疫反应和肾脏组织的损伤等多个环节。
了解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特点为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一过性氮质血症,具有自愈倾向。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下面主要介绍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