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能治愈吗

来源:民福康

新生儿溶血病一般可以治愈。

新生儿溶血病通常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母体在孕期产生了与胎儿红细胞抗原不匹配的抗体,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发免疫性溶血反应。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黄疸贫血和肝脾肿大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后果。

现代医学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和换血疗法等。光照疗法可以降低血清中的间接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药物治疗如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可以稳定病情,减少溶血,但应遵医嘱使用。在病情较重的情况下,换血疗法可以迅速去除新生儿体内的致敏红细胞和抗体,有效阻止溶血的发展。

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或其他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通过血液检查等手段确诊,并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合理的喂养和护理也是促进新生儿恢复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在得到及时治疗后,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不留后遗症。

了解疾病
贫血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1972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认为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下述水平诊断为贫血:6个月到<6岁儿童110g/L,6~14岁儿童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妇110g/L。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