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怎样治好

来源:民福康

糜烂性胃炎通常可以采取调整饮食、去除病因、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措施进行治疗。

1、调整饮食

糜烂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已受损,调整饮食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促进胃黏膜修复。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进一步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能提供必要的营养且不会对胃造成过大刺激。同时,要减少酒精摄入,酒精可直接损伤胃黏膜。规律进餐也非常重要,定时定量进食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胃肠消化节律。

2、去除病因

明确并去除病因是治疗糜烂性胃炎的关键。如果糜烂性胃炎是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的,需进行根除Hp治疗。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导致的胃炎,应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停用或换用其他药物。胆汁反流也是病因之一,可通过改善胃肠动力来减少胆汁反流,如抬高床头、避免紧身衣物等,以减轻反流对胃黏膜的损伤。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是糜烂性胃炎的主要治疗手段。抑酸药可减少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如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等,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胃黏膜保护剂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促进胃黏膜修复,像铝碳酸镁、硫糖铝等。如果存在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以改善胃肠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减轻胃部不适。

4、内镜治疗

对于存在胃黏膜糜烂出血的患者,内镜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内镜下,可以通过电凝、激光、微波等方式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治疗,同时也可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或消融,有助于去除病变组织,促进胃黏膜愈合。这种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一般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血严重的患者。

5、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在糜烂性胃炎中较少应用,通常是在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大量出血经内科治疗无效、急性穿孔、瘢痕性幽门梗阻等情况下才考虑。手术方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等,但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倾倒综合征、营养吸收不良等,所以需要谨慎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糜烂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了解疾病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指发生在人体上腹部的胃部、十二指肠部,以上腹部疼痛、餐后饱胀、嗳气、上腹部烧灼感、恶心想吐等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