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息肉会不会引起出血

来源:民福康

尿道息肉会引起出血。

尿道息肉是一种生长在尿道内的良性病变,通常位于尿道黏膜表面,由于息肉组织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因此容易出血。

在日常排尿过程中,尿液的冲刷可能会刺激息肉,使息肉表面脆弱的血管破裂,从而引起出血,表现为尿液中带有血丝或在排尿终末时出现少量鲜血滴出。

此外,一些轻微的外力作用,如擦拭尿道口时用力不当,以及性生活时的摩擦挤压,也可能导致息肉出血。

尿道息肉的形成往往与局部的慢性炎症刺激、尿道黏膜脱垂等因素有关。这些新生的息肉组织,其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并不像正常组织那样稳定,容易在各种刺激因素下破裂出血。

如果尿道息肉长期存在且反复出血,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等健康问题,同时也容易引发泌尿系统的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了解疾病
贫血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1972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认为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下述水平诊断为贫血:6个月到<6岁儿童110g/L,6~14岁儿童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妇110g/L。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