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是什么意思
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原因、症状、治疗、并发症、预后如下。
1.原因
开放性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如车祸、高处坠落、重物打击等。这些损伤会导致骨折端穿破皮肤,使骨折部位暴露在外界环境中。
2.症状
除了骨折的常见症状,如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外,开放性骨折还可能伴有伤口感染、出血、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3.治疗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骨折的严重程度、伤口的情况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治疗方法包括清创、固定骨折端、使用阿莫西林预防感染等。对于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4.并发症
开放性骨折容易发生感染,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骨髓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此外,还可能出现神经血管损伤、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问题。
5.预后
开放性骨折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治疗的及时性和正确性、患者的健康状况等。早期正确的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开放性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伤口护理,保持良好的营养和休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如果对开放性骨折有任何疑问,应咨询医生以获取更详细和个性化的建议。
了解疾病
骨折不愈合
骨折不愈合一般是指骨不连,骨不连主要是指患者发生骨折或骨组织损伤的情况后,骨折部位超过9个月未愈合。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