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肠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来源:民福康

短肠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肠道切除、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肠道微生态失衡等。

1.肠道切除

短肠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肠道的大部分或全部被切除。这可能是由于先天性疾病、外伤、肠道疾病等原因导致的,肠道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肠道切除后,剩余的肠道长度和功能无法满足人体的需求。

2.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切除肠道后,消化和吸收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胆汁和消化酶的分泌减少,导致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障碍。此外,肠道黏膜的吸收面积也大大减少,使得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降低。

3.肠道微生态失衡

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对肠道的健康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短肠综合征患者由于肠道切除和术后的改变,肠道微生态失衡,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导致肠道炎症和免疫功能异常。

此外,短肠综合征患者还可能存在其他并发症,如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代谢性酸中毒等,这些因素也会进一步加重病情。

了解疾病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一种由于体内营养比例失衡或者摄入不足所造成的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