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痛经的穴位
艾灸治疗痛经的常用穴位包括关元、气海、三阴交、血海,每个穴位艾灸15-20分钟,每天1-2次,连续艾灸3-5天为一个疗程,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注意保暖和饮食。
1.关元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艾灸关元穴能使经血通畅,缓解痛经。
2.气海穴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气海穴是任脉的穴位,艾灸此穴可益气助阳、调经固经,对气血瘀滞引起的痛经有很好的疗效。
3.三阴交穴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艾灸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对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有很好的效果。
4.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血海穴是脾经的穴位,艾灸血海穴可运化脾血,调经统血,对于痛经、崩漏等妇科病有很好的疗效。
以上是艾灸治疗痛经的常用穴位,每个穴位艾灸15-20分钟,每天1-2次,连续艾灸3-5天为一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艾灸治疗痛经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总之,艾灸治疗痛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要坚持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痛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
了解疾病
崩漏
崩漏,中医病名。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可发生在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相当于西医病名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