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心前区疼痛、全身症状、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等,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饮食等。
1.心前区疼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全身症状
主要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计数增高等,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约一周。
3.胃肠道症状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胃肠道症状,可能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4.心律失常
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尤其是24小时内,可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
5.低血压和休克
疼痛时可引起低血压,若心肌广泛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可引起心源性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6.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立即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和情绪激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并尽快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明确诊断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溶栓、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同时,对于高危患者,如年龄较大、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预防心肌梗死的复发。
此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了解疾病
高血压
高血压意思是人体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值,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可分为1级、2级、3级;还可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