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什么病

来源:民福康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作性胸骨后疼痛,多发生于劳力或情绪激动时,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甚至可达无名指和小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心电图或其他检查中发现心肌缺血改变。

心肌缺血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等。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最常用的方法,可发现ST-T段压低、T波倒置等改变。其他检查包括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冠状动脉造影等,可进一步明确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心肌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但药物需遵医嘱进行合理的使用。对于严重的心肌缺血,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了解疾病
疼痛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它是一种主观感受。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