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悸应该怎么按摩穴位

来源:民福康

按摩内关穴、郄门穴、心俞穴、厥阴俞穴、膻中穴等穴位可以缓解心悸,但需注意按摩方法和穴位选择,孕妇、儿童、老人等人群按摩前应咨询医生。

1.内关穴

位于手腕内侧,距离手腕横纹约三指宽的中央。按摩内关穴可以宁心安神、理气止痛,有效缓解心悸、心痛等症状。

2.郄门穴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按摩郄门穴可以理气止血、清热安神,对心悸、胸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心俞穴

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心俞穴可以宁心安神、通络止痛,对心悸、失眠等症状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4.厥阴俞穴

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按摩厥阴俞穴可以理气宁心、通络止痛,有效缓解心悸、心痛等症状。

5.膻中穴

位于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摩膻中穴可以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对心悸、胸闷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穴位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如果心悸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在按摩穴位时,应注意按摩的力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穴位,以免引起不适。

此外,孕妇、儿童、老人以及患有严重疾病的人群在按摩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以免因按摩不当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了解疾病
胸闷
胸闷(chest distress)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无不适,重者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可伴随其他症状如胸痛、压迫感、心悸、喘、灼热感、吐酸水、冒冷汗、恶心、呕吐等。胸闷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