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心病主要的发病机制

来源:民福康

慢性肺心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

1.肺血管阻力增加

慢性肺疾病可导致肺部血管狭窄、闭塞和血管重塑,增加了血管阻力,使肺动脉压力升高。

2.缺氧和酸中毒

肺部疾病导致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机体缺氧和酸中毒。这些因素会导致肺血管收缩,进一步增加肺动脉压力。

3.血液黏度增加

长期缺氧可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多,血液黏度增加,血流缓慢,也会增加肺动脉阻力。

4.肺血管内皮损伤

肺部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因素可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促进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5.炎症反应

肺部慢性炎症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炎症因子可导致肺血管收缩和血管重塑,增加肺动脉压力。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肺部疾病可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导致肺血管收缩和舒张失衡,进一步加重肺动脉高压。

7.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肺血管发育异常等也可能参与慢性肺心病的发病机制。

综上所述,肺动脉高压是慢性肺心病的关键环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右心室负荷增加,最终引起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

对于慢性肺心病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积极治疗肺部疾病,改善肺功能,纠正缺氧和酸中毒,可有效减轻肺动脉高压,预防和延缓右心衰竭的发生。同时,患者应避免吸烟、预防感染、适当运动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

了解疾病
右心衰竭
右心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室充盈和(或)射血障碍,导致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不能满足机体以及各脏器所需要的血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