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耳鸣如何治愈

来源:民福康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耳鸣主要与中耳积液有关,治疗方法包括治疗原发病、改善中耳通气引流、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置管术及使用辅助药物等,同时需注意耳部保健和休息。

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冒、鼻炎、鼻窦炎等,以减轻中耳炎症和积液。

2.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使用减充血剂滴鼻、糖皮质激素喷鼻等药物,减轻咽鼓管黏膜肿胀,促进中耳积液排出。

3.鼓膜穿刺抽液

如果中耳积液较多,影响听力,可以进行鼓膜穿刺抽液,缓解耳鸣症状。

4.鼓膜切开置管术

如果鼓膜穿刺抽液后积液仍较多,或者病程较长,听力恢复不佳,可以进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建立中耳内外的压力平衡。

5.其他治疗

还可以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辅助治疗,促进耳鸣的恢复。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耳部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游泳等,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耳鸣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需要保持耐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由于其咽鼓管较短、宽且平直,呈水平位,故鼻及鼻咽部炎症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应特别注意。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能会导致中耳粘连、鼓膜穿孔等并发症,影响听力。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耳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同时注意耳部保健和休息,以促进耳鸣的恢复。如果耳鸣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了解疾病
鼓膜穿孔
鼓膜穿孔属于耳部损伤,是指鼓膜上存在孔洞,当患者的鼓膜受到直接外力或者间接外力后,鼓膜会发生破裂穿孔的现象。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