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低血压症状

来源:民福康

体位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脱虚,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低血压。

1.病因:

生理性因素:多见于身体虚弱的老年人、长期卧床的患者,也可见于身体瘦小的女性。

病理性因素: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2.症状:

头晕:体位改变时,出现短暂的头晕目眩。

黑矇:眼前发黑,严重时可出现晕厥。

乏力:站立后出现全身乏力。

心慌:心跳加快,伴有心悸。

其他: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3.检查:

测量血压:在平卧位和站立位时分别测量血压,判断血压变化情况。

其他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头颅CT等,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疾病。

4.治疗:

一般治疗:避免长时间站立,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升压药物或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

针对病因治疗:如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5.预防: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血管的调节能力。

合理饮食:增加营养,避免过度节食。

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尤其是从卧位到站立位时,不要突然起身。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对于老年人、身体虚弱者、长期卧床者等高危人群,应特别注意预防体位低血压的发生。如果出现体位改变后头晕、黑矇等症状,应立即坐下或躺下,避免摔倒。同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了解疾病
体检
体检是体格检查的简称,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的身体检查。是医疗的诊断环节,是针对症状或疾病及其相关因素的诊察手段。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