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防治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可影响听力,防治方法包括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避免耳内进水、规范擤鼻、避免耳毒性药物、积极治疗急性中耳炎、定期检查、提高免疫力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1.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
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可有效预防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等疾病可影响咽鼓管功能,导致中耳负压和积液。
2.避免耳内进水
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游泳、洗澡时耳内进水。若水进入耳内,可侧头单脚跳动,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签轻轻擦拭。
3.规范擤鼻
鼻塞时不可强行擤鼻,以免分泌物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可按压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对侧鼻腔分泌物,或使用鼻腔喷雾剂缓解鼻塞。
4.避免耳毒性药物
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可导致内耳中毒,引起听力下降。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
5.积极治疗
急性中耳炎要及时治疗,避免发展为分泌性中耳炎。
6.定期检查
飞行员、驾驶员等职业人群,应定期进行耳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7.提高免疫力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8.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减少吸烟和饮酒等。
总之,分泌性中耳炎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避免耳内进水、规范擤鼻、避免耳毒性药物、积极治疗急性中耳炎、定期检查、提高免疫力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如果出现耳部不适或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了解疾病
中毒
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通过各类途径进入人体,达到中毒量后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全身损害的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