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气短如何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气短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非药物和病因治疗,药物有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等,非药物有CRT、ICD、心脏康复等,治疗需个体化并遵循医嘱。
1.药物治疗:
利尿剂:可减少体内水钠潴留,减轻水肿,降低心脏负荷。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可改善心脏重构,降低死亡率。
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
洋地黄类药物:可增强心肌收缩力,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2.非药物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用于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心脏同步性,提高心功能。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预防心脏性猝死。
心脏康复:包括运动训练、营养支持、心理治疗等,可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3.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等。
避免诱因,如感染、心律失常、过度劳累等。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心力衰竭气短的治疗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
了解疾病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从而引起的心跳不规则、心跳速度过快或者过慢等症状的总称。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