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如何分类

来源:民福康

心力衰竭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和全心衰竭,这些分类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患者需注意休息、饮食和药物治疗,避免诱因。

1.急性心力衰竭:

症状突然发作,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

急性心力衰竭通常由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感染等因素诱发。

2.慢性心力衰竭:

症状逐渐加重,患者可能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疾病有关。

3.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代表收缩功能下降。

患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4.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

LVEF≥50%,提示心脏收缩功能正常,但仍存在心力衰竭的症状。

这类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乏力等。

5.全心衰竭:

同时存在左心衰竭右心衰竭的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全心衰竭通常由慢性心脏疾病进展而来。

这些分类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心力衰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休息、饮食和药物治疗,避免劳累和感染等诱因。如果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了解疾病
右心衰竭
右心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室充盈和(或)射血障碍,导致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不能满足机体以及各脏器所需要的血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