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至10%。
1.吸烟:
吸烟为COPD最重要的高危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导致气道净化功能下降。
吸烟还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并可损伤气道黏膜下腺体,使黏液分泌增加,有利于细菌感染。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当吸入职业性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尘、蔗尘等;化学物质,如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浓度过高或接触时间过长,均可导致气道炎症反应。
3.空气污染:
化学气体如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加,为细菌感染增加条件。
4.感染:
感染是COP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呼吸道感染。
病毒亦为COPD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常见为鼻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5.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蛋白水解酶对肺组织有损伤、破坏作用,抗蛋白酶对弹性蛋白酶等多种蛋白酶具有抑制功能。
蛋白酶增多或抗蛋白酶不足均可导致组织结构破坏,产生肺气肿。
6.氧化应激:
COPD患者肺组织中产生的氧化物和抗氧化剂失衡,氧化应激是COPD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氧化物如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和次氯酸等可直接损伤生物大分子,导致肺组织破坏,诱导细胞凋亡。
了解疾病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上、下呼吸道感染的统称。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部、喉部。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