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包括一般护理、病情观察、疼痛护理、溶栓护理、介入治疗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常可危及生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第1周内给予流食,以减轻心脏负担。待病情稳定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
吸氧: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
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避免过饱。戒烟戒酒。
2.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心肌酶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
观察患者有无心律失常、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
3.疼痛护理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缓解紧张情绪。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以缓解疼痛。
密切观察止痛药物的副作用,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
4.溶栓护理
准确迅速地配制并输注溶栓药物,以溶解血栓,开通血管。
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血尿等。
监测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等,及时调整溶栓药物的剂量。
5.介入治疗护理
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准备,如禁食、禁水、碘过敏试验等。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出血。
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6.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情感支持。
7.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及家属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指导患者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告知患者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增强心肌功能。
总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需要全面、细致、耐心,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同时,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