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原因

来源:民福康

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临床综合征,其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等,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治疗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预防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等。

1.原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斑块在冠状动脉内形成,导致血管狭窄,血流减少。

其他因素:还可能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2.症状:

胸痛:典型的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迫性、紧缩性疼痛,可向左肩、左臂放射,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呼吸困难:活动或劳累后出现气促、喘息,严重时甚至无法平卧。

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心悸、乏力、头晕、恶心等不适。

3.诊断: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肌缺血的特征性改变,如ST段压低、T波倒置等。

心脏超声: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

4.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

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介入治疗:对于严重狭窄的血管,可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5.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定期体检: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血管检查。

心肌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尽快就医,以便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同时,积极预防心肌缺血的发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了解疾病
冠心病
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起的一种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