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源性心脏病

来源:民福康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病变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心脏病,常见病因有慢支、肺气肿等,临床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等,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治疗方法有控制感染等,预防可戒烟、防治原发病等。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1.病因:

支气管-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的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如严重的脊椎后凸、脊椎结核、胸廓成形术等。

肺血管疾病:如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炎等。

其他: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等。

2.临床表现:

肺、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有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等症状。体检可有明显肺气肿征,听诊呼吸音减弱,偶有干、湿性啰音,下肢轻微水肿,下午明显,次晨消失。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症状。呼吸衰竭多为II型呼吸衰竭,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心力衰竭主要为右心衰竭,也可出现心律失常

3.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进行胸部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了解心肺功能。

必要时进行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4.治疗:

急性加重期: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心力衰竭,防治并发症。

缓解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措施,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急性发作。

了解疾病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从而引起的心跳不规则、心跳速度过快或者过慢等症状的总称。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