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肌缺血性心脏病

来源:民福康

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脏病,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症状有胸痛、呼吸困难等,诊断方法有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

1.危险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

高血压: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损害血管内皮细胞。

高血脂:高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会导致血管狭窄。

糖尿病:糖尿病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循环。

吸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缺乏运动:缺乏身体活动会影响心血管健康。

家族史:有家族心脏病史的人患病风险较高。

2.症状:

胸痛: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为胸部压迫感、疼痛或不适感,通常发生在胸骨后,可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或下颌。

呼吸困难:活动或休息时出现呼吸急促。

乏力:感到虚弱、疲倦或缺乏体力。

心悸:心跳不规律或过快。

其他症状:可能还包括恶心、呕吐、出汗等。

3.诊断方法:

心电图: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帮助检测是否有心肌缺血。

心脏超声: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冠状动脉造影:通过注射造影剂在X线下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

其他检查:如核素心肌灌注显像、CT冠状动脉成像等。

4.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以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用于开通狭窄的血管。

生活方式改变: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戒烟等。

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手术。

5.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等。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减少压力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关注心血管健康:了解心脏病的症状和风险因素,定期进行心血管检查。

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您有心脏相关的症状或疑虑,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也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心脏病的重要措施。

了解疾病
呕吐
呕吐,中医病证名。是以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的一种病证,可出现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临床辨证以虚实为纲。治疗以和胃降逆为原则,但须根据虚实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