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痛应该按摩什么穴位
当儿童腹痛时,按摩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关穴可缓解症状,但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1.中脘穴
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按摩中脘穴可以缓解胃脘痛、腹胀、呕吐、吞酸等症状。
2.天枢穴
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按摩天枢穴可以治疗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
3.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按摩足三里穴可以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等症状。
4.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内关穴可以治疗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穴位只能缓解儿童的腹痛症状,如果儿童的腹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等,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此外,在按摩穴位时,应注意按摩的力度和时间,避免过度按摩导致皮肤损伤。
如果儿童腹痛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儿童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多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了解疾病
胸痛
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病症,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PE)、气胸、心包炎、心包填塞和食管破裂等,其中ACS在这些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中所占比例最高,心肌梗死(AMI)的误诊率在3%~5%,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约0.5~1/10万人,如果误诊其死亡率超过90%。PE的发病率大约70/10万人,自发性气胸发病率2.5~18/10万人,食管破裂发病率是12.5/10万人。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