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适应症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适应症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情况,具体需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心脏结构等因素评估。
1.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介入手术适用于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瓣的距离≥7mm的患者。
2.室间隔缺损
对于膜周部和肌部室间隔缺损,如缺损直径<5mm则为介入手术的禁忌证;对于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介入手术则需要年满3岁且体重≥10kg。
3.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手术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直径<3mm者,或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需外科手术结扎者。
4.肺动脉瓣狭窄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适用于单纯肺动脉瓣狭窄,跨肺动脉瓣压差≥40mmHg,而无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右心室与肺动脉收缩压比值<0.7、右心室流出道与肺动脉比值<0.8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适应症可能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在决定是否进行介入手术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以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或存在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介入手术、外科手术或其他治疗手段。
总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决策。患者和家属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预后。
了解疾病
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属于心血管畸形,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在临床上指的是肺动脉瓣、瓣上或者瓣下出现狭窄的情况,通常是以肺动脉瓣狭窄较为常见,狭窄程度轻的患者通常不会有明显的症状,部分严重的患者要严格注意避免剧烈活动,降低猝死的可能性。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