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结肠炎的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
症状:
消化系统表现: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最主要的症状,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其他症状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全身表现:中重型患者可有发热、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全身表现。
肠外表现: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
检查:
血液检查:可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粪便检查:常为黏液脓血便,镜下可见红细胞和白细胞。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最重要方法,可观察病变的部位、范围和黏膜形态。
影像学检查:如X线钡剂灌肠、腹部超声、CT等,有助于了解肠道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
黏膜活检:是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金标准,可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类型。
诊断:
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排除感染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结肠炎后,可拟诊本病。
同时具备结肠镜检查和黏膜活检结果中至少一项,或黏膜活检组织学证实为溃疡性结肠炎,可确诊本病。
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给予高营养、少渣饮食,补充维生素、电解质等。
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并发大出血、肠穿孔、重型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等情况。
预后: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甚至发生癌变。
积极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提高预后。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人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
了解疾病
肠穿孔
肠穿孔是因为患者的肠道管壁完整性受到破坏,肠内容物从肠道内溢出,进入到腹膜腔中的过程。此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好发于肠结核、肠伤寒、肠肿瘤、炎症性肠病的患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