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来源:民福康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一般包括疼痛时间、疼痛类型以及临床检查结果等,具体如下:

1、疼痛时间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心前区疼痛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为20分钟以上,甚至可能长达30分钟。

2、疼痛类型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前区疼痛症状一般表现为静息性心绞痛、加重性心绞痛等,心绞痛发作时,可呈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向左侧肩部、颈部以及下颚放射,同时可能伴有冷汗、恶心、呕吐、腹痛、心悸、呼吸困难、晕厥等临床症状。

3、临床检查结果

心电图检查ST段明显压低,并逐渐加重,压低的导联上可能出现T波对称倒置,呈冠状T波,并逐渐加深,QRS波群一般没有明显变化;血清酶检查可发现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在发病后4~6小时开始升高,在20小时左右达到高峰,48~72小时后恢复正常。

了解疾病
晕厥
晕厥 (又称错腋)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晕厥与昏迷不同,昏迷的意识丧失时间较长,恢复较难。晕厥与休克的区别在于休克早期无意识障碍,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较明显而持久。对晕厥病人不可忽视,应及时救治。晕厥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具有致残甚至致死的危险,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肌肉无力,姿势性肌张力丧失,不能直立及意识丧失。晕厥有一定的发病率,甚至在正常人也可能出现。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