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尿崩症
尿崩症一般是由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妊娠相关尿崩症等原因引起。
1.中枢性尿崩症
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导致抗利尿激素的合成、转运、储存或释放不足。常见病因包括颅脑外伤、颅咽管瘤、松果体瘤、脑部感染等,导致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从而引起多尿、烦渴等症状。
2.肾性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是由于肾脏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不敏感引起的。其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继发性两种。遗传性肾性尿崩症多为X-连锁隐性遗传,是由于肾集合管主细胞上的水通道蛋白-2基因突变所致。继发性肾性尿崩症则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慢性肾盂肾炎、阻塞性尿路疾病、肾小管酸中毒、高钙血症、低钾血症等,这些疾病损害了肾小管的功能,影响了肾脏对ADH的反应。
3.妊娠相关尿崩症
妊娠期间发生的尿崩症称为妊娠性尿崩症,其发病机制与孕妇体内的激素变化有关。在妊娠期间,胎盘会产生一种酶——血管加压素酶,这种酶可以降解抗利尿激素ADH,使ADH的水平降低。同时,孕妇的血容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升高,也会加重肾脏对水的排泄。部分孕妇可能存在下丘脑-垂体功能的轻度异常,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妊娠性尿崩症的发生。
如果出现多尿、烦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以控制病情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了解疾病
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是体内血钾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病理状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