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来源:民福康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高发人群包括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吸烟人群、肥胖人群、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缺乏运动的人群、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状态的人群以及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1.中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会逐渐老化,血管内皮功能下降,血小板活性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这些因素都增加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2.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3.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小板功能异常、血脂代谢紊乱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增加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4.高血脂患者

高血脂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5.吸烟人群

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血小板活性,降低血管内皮一氧化氮的生成,增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6.肥胖人群

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紊乱、血压升高等问题,增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7.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那么本人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8.缺乏运动的人群

缺乏运动可以导致血脂代谢紊乱、血压升高、血糖控制不佳等问题,增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9.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状态的人群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状态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管内皮损伤等问题,增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10.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大量饮酒等,都可能增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总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高发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心血管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体检等,以预防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如果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了解疾病
胸闷
胸闷(chest distress)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无不适,重者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可伴随其他症状如胸痛、压迫感、心悸、喘、灼热感、吐酸水、冒冷汗、恶心、呕吐等。胸闷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