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病和霉菌性阴道炎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民福康

细菌性阴道病和霉菌性阴道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检查、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1.病因:

细菌性阴道病:主要由阴道加特纳菌和一些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所致,而乳酸杆菌减少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霉菌性阴道炎: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常存在于人的口腔、肠道及阴道黏膜上,当阴道内糖原增加、酸度升高时,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便可成为致病的原因。

2.症状:

细菌性阴道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

霉菌性阴道炎: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还可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的特征为白色稠厚豆腐渣样。

3.检查:

细菌性阴道病:通过分泌物涂片检查、胺试验、线索细胞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霉菌性阴道炎:通过分泌物直接镜检、培养法检查,或进行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明确诊断。

4.治疗:

细菌性阴道病:主要采用抗厌氧菌药物治疗,如甲硝唑、替硝唑等。也可使用一些调节阴道菌群的药物,如乳酸杆菌制剂。

霉菌性阴道炎: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克霉唑、咪康唑、氟康唑等。对于顽固病例或不能耐受局部用药者,可口服药物治疗,如氟康唑。

5.预防:

细菌性阴道病:保持外阴清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过度清洁阴道。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性伴侣也应同时进行治疗。

霉菌性阴道炎: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积极治疗糖尿病,以减少霉菌性阴道炎的复发。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免疫力低下者等特殊人群,阴道炎的治疗应更加谨慎,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了解疾病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新生儿的免疫力特征常表现出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功能尚欠完善,尚未接触过子宫外环境的各种病原,也没有接触过食物蛋白等种类繁多的抗原性物质。孕期受到通过胎盘的母亲抗体的影响,使新生儿存在着生理性免疫低下。很多其中比较简单地是平时多注意补锌,日常的饮食中多吃像核桃、蛋黄、生蚝、海产品等含锌丰富的食物。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