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是怎么回事

来源:民福康

尿崩症可能是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肾脏疾病、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1.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

肿瘤、炎症、外伤、手术等因素导致下丘脑或垂体柄受损,从而影响ADH的合成、释放或运输。

2.肾脏疾病

某些肾脏疾病,如肾性尿崩症,可能导致肾脏对ADH的敏感性降低,使肾脏无法有效浓缩尿液。

3.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锂剂、某些抗精神病药、利尿药等,可能干扰ADH的作用或影响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

患者需要进行替代疗法是治疗尿崩症的主要方法,通过给予外源性ADH来增强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适当限制水分摄入,尤其是在大量饮水后,有助于控制尿量。如果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了解疾病
肿瘤
肿瘤一般是指机体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疾病,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