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来源:民福康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自限性疾病,中青年女性多见,春秋发病链较高。亚甲炎病因尚未阐明,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证据有:①发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②当甲状腺破坏后,释出的胶体中有高滴度的病毒抗体;③用免疫荧光法可从患者甲状腺洗脱液中检出腮腺炎病毒的RNA。接下来为你详细介绍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1.病因

病毒感染:可引发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毒有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自身免疫:患者血清中常有高滴度的TRAb、TgAb。

遗传因素:本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碘摄入:碘摄入量增加可能会导致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生。

应激:重大的精神刺激、身体创伤、过度劳累、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应激状态可能会诱发亚急性甲状腺炎。

2.临床表现

甲状腺区疼痛:为本病特征性表现。可放射至耳部,吞咽时疼痛加重。少数患者可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发热:可有发热,体温多在38~39℃,一般为低热,偶可达39℃以上。

甲状腺功能亢进:由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破坏,储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进入血循环,可出现甲亢症状。表现为心悸、手抖、怕热、多汗、皮肤潮湿、乏力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随着甲状腺实质细胞的修复,甲状腺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但部分患者可因甲状腺破坏严重而出现甲减症状,表现为畏寒、乏力、便秘、体重增加等。

其他:少数患者还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甲状腺功能:血清T3、T4升高,TSH降低,呈“甲亢”表现。后期甲状腺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

甲状腺摄碘率:摄碘率降低。

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甲状腺超声:可显示甲状腺肿大,回声减低,分布不均,血流丰富。

4.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结合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般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起病急,发热、甲状腺局部疼痛、触诊坚硬,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甲状腺功能检查多为正常。

桥本甲状腺炎:起病隐匿,甲状腺对称性肿大,质地坚韧,可有咽部不适或甲减表现,甲状腺功能检查示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

无痛性甲状腺炎:起病隐匿,甲状腺功能可正常或亢进或减退,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

产后甲状腺炎:发生于产后一年内,甲状腺毒症和甲减可交替出现,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

5.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给予富含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对症治疗:发热、疼痛明显者可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或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病因治疗:针对病因,如病毒感染引起者可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可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

6.预后

亚急性甲状腺炎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在数周至数月内可自行恢复。

部分患者可因甲状腺功能减退而需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

少数患者可因病情迁延不愈或治疗不当而导致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7.特殊人群

孕妇:亚急性甲状腺炎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胎儿发育不良等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孕妇在孕期如出现甲状腺区疼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儿童:儿童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以发热、颈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疾病。因此,儿童在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老年人:老年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症状多不典型,常以乏力、纳差、心动过速等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老年人在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了解疾病
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属于快速而规律的异常心电活动,一般指的是在静息状态下,其心跳次数在每分钟100次以上,可分为生理性、病理性两种。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