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猩红热是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可有草莓舌、口周苍白圈、帕氏线等特殊体征,严重者可出现并发症。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以下是关于猩红热临床特点的详细介绍:
1.发热:通常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寒战、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发热可持续2-5天。
2.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困难,扁桃体红肿,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
3.皮疹:为猩红热的典型特征。皮疹通常在发热后24小时内出现,首先出现在颈部、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为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皮疹,皮疹之间充血发红,压之褪色,触之砂纸感,伴有痒感。皮疹一般在1-3天后消退,然后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相同。脱皮一般持续1-2周,不留色素沉着。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草莓舌、口周苍白圈、帕氏线等特殊体征。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5.并发症:少数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猩红热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史。治疗主要包括抗菌治疗和对症治疗。抗菌治疗应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以彻底清除病原体,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症治疗包括退热、补液等。
猩红热患者应注意休息,多喝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扩散。患者应隔离治疗,避免与他人接触,防止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猩红热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但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感染。孕妇、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感染后,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治疗。如果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