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猩红热症状
猩红热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为多。临床以发热、咽峡炎、草莓舌、皮疹为特征,少数患者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并发症。治疗以抗菌治疗为主,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和并发症治疗。猩红热传染性强,流行期间应避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勤换衣服,勤晒被褥。
猩红热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临床以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为特征。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以中医“烂喉痧”“疫痧”“疫疹”等病名载入史册,祖国医学认为猩红热的病因主要是温热时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胃,蕴于肌表,与气血相搏所发。其主要症状如下:
1.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2.咽峡炎:咽痛明显,可出现吞咽困难,局部可有脓性分泌物。
3.草莓舌:起病初期,舌面覆盖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外,称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舌乳头仍红肿,称为“杨梅舌”。
4.皮疹:皮疹为猩红色针尖大小的皮疹,皮疹之间充血发红,压之褪色,触之砂纸感,一般于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消退后可有片状脱皮。
5.并发症:少数患者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猩红热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支持,保持口腔清洁。
2.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7-10天。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
3.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解热镇痛药,皮疹瘙痒可给予炉甘石洗剂外涂。
4.并发症治疗:如有急性肾小球肾炎,应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给予降压、利尿等治疗;如有风湿热,应给予抗风湿治疗。
猩红热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因此,在猩红热流行期间,应避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商场等,以免交叉感染。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勤换衣服,勤晒被褥。如果孩子的同班同学或周围的人中有猩红热患者,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