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症状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表现,预防措施为灭鼠、做好卫生、接种疫苗。
根据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回答如下:
1.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
2.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主要症状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表现。
发热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低血压休克期: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发凉、出冷汗、脉搏细数、尿量减少等。
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500毫升,少尿期与低血压休克期常无明显界限。
多尿期:尿量增多至2000毫升以上,此期若水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感染,可发生继发性休克或死于氮质血症酸中毒。
恢复期:尿量恢复正常后,精神、食欲逐渐恢复正常,但体力恢复常需数周至数月。
3.如何诊断流行性出血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确诊需要检测汉坦病毒特异性抗体。
4.如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防止休克、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具体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液体疗法、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和并发症治疗等。
5.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关键是灭鼠,做好食品、环境和个人卫生,接种疫苗也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总之,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若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的活动史,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