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症状
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可累及心血管系统,严重者可导致冠状动脉瘤及扩张。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目前主要通过注射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成人及3个月以下小儿少见。临床多表现: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1.川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
发热:体温通常在38℃以上,可持续5天以上。
皮疹:多形性红斑,但无水疱或结痂。
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通常大于1.5厘米。
眼结合膜充血:通常是双侧的,无脓性分泌物。
口腔黏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草莓舌。
手足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发红,手指和足趾肿胀。
2.川崎病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和体征,但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果医生怀疑川崎病,可能会进行一些检查,如:
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
心电图:可能显示心律失常。
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有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
3.川崎病的治疗主要包括: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减少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
阿司匹林:可以缓解炎症,预防血小板聚集。
对症治疗:如退热、止痛等。
4.川崎病的预后一般较好,但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冠状动脉并发症,如冠状动脉扩张、动脉瘤等。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是必要的,以监测心脏的情况。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川崎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孩子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给予易消化的食物。
总之,川崎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如果及时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康复。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